律師工作的內容很難詳細論述而盡,
舉凡人類生活與法律牽涉到邊的工作都可能需要律師的幫助,
而人類活動多采多姿,所涉足的領域也愈來愈廣,
從而律師工作的範圍也愈來愈廣了。
工作涵蓋內容
但是,就一般律師常處理且為社會所熟知的工作,就是「訴訟」。
律師在處理訴訟工作時,
其內容不外乎與當事人面談瞭解案件內容、撰寫訴狀、開庭。
說起來好像簡單,但是,跟當事人面談時,
要不斷從當事人的話語中瞭解此案件的可能爭點,進而請當事人準備相關資料,
還要有技巧的阻止當事人提出一些不合理的主張;
況且,案件形形色色,如何迅速抓住重點,
並將當事人所說的一般話語轉化為法律要件的思考,
也不斷考驗律師的思維能力跟案件歷練。
並且如何利用當事人所提證據建構、還原案件事實,妥善適用法條,
也是頗費思量之事。開庭,更考驗律師對所處理案件的熟悉度及反應能力,
尤其是刑事案件,其驚險程度,用無硝煙的戰爭來形容,也不為過。
如何成為一名律師?
雖然一般人觀念裡,未來踏入律師行業的第一步是就讀法學院,然後通過執照考試。但實際上,律師這行並沒有侷限求職者需畢業自相關法律科系,
大專以上學歷且具有律師執照的人基本上都符合法律事務所的徵才條件。
一般來說,律師執照通過率並不高,目前一年大約8%的應考者通過執照。
因此,對很多人來說,成為律師往往要先跨過考取執照這條漫漫長路。
因應律師的工作特性,能夠勝任律師工作的人往往具備下特點:
耐心、冷靜、細心、謹慎、善思考。
法庭上的狀況因個案而異,需要臨場快速反應以及歸納的能力;
當撰寫訴狀或開庭辯論時,文筆流暢及雄辯的口才,則更是不可或缺。
律師=高收入?!事務所或是自行開業?!
高收入則是另一個大眾對律師這個職業的普遍觀感。
相對其他行業,律師入行起薪較高,大約是五萬到六萬之間。
平均一到兩年,律師的薪資會隨著年資而增加。
福利或是業績獎金則因個別事務所而不同。
律師雖然有固定的工作時段,大約是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七點,
但其實工作的時數會隨著所接的個案的處理難易程度而異。
同樣的,一般固定的休假,如果遇到緊急案件,
也有可能必須犧牲假日時間來處理工作。
律師並無特殊的升遷途徑,
年資較深的律師可考慮合夥組成自己的事務所或是分紅,
另一個方式則是自行開業。
律師甘苦談:在法理與現實的拉鋸戰
在人人稱羨的高所得背後,律師工作也有其不為人知的一面。
第一,律師的工作可說是一個與困難為伍的行業,
所處理的案件本身就是一個個的困難與挑戰。
一般人會找律師,簡單來講就是遇到問題了,而且還不是小問題,
所以才足以讓他們願意付費來請律師處理。
所以,律師相較於其他行業而言,工作內容永遠是在克服問題。
第二,縱使再不合理的案件,如果接下來了,也要想辦法讓它合理。
就法律的角度來看,有些事情本身合不合理,不是可以一概而論的,
而就當事人的角度來看,不管他們知道不知道自己的主張或要求合不合理,
一旦他們來找律師,他們就是希望律師能幫他們達成自己的所求。
而且,如上所說,一個在社會大眾刻板印象中認為會輸的案件,
在法律抑或律師的眼中未必沒有可爭執之餘地,
所以,為了處理一件件的個案,
律師可說是不斷的在探求個案中是與非、對與錯最後的底線。
第三,當事人的不信賴。當事人付了錢給你,就是希望你能提供好的服務。
所以,一旦你不能讓他滿意,他會開始質疑你的專業,
所以,要取得當事人的信賴,也是律師職業困難之處。
換言之,律師是需要建立口碑的。
綜合論述
對於律師這個行業,一般大眾總不脫離高所得以及社會地位較高的印象。
但其實律師工作並不一定保證獲得高薪,加上工作內容的變化較大,
對法律工作的興趣及熱忱是投入律師工作的首要考量。
再者,律師的工作本質是處理一般人所無法解決的困難,
謹慎與耐心不僅是必要的人格特質,
敏銳的思維邏輯及善辯的口才更是勝任律師工作的重要條件。